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银行关于下发《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0:29:22  浏览:91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关于下发《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关于下发《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6年9月12日,中国银行

浙江省、广州市、江苏省、广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山东省、海南省、湖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厦门市分行:
总行在收付清算系统试点过程中,由浙江省分行拟定了《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现经总行研究和修改后定稿,正式下发收付清算系统的推广行贯彻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上报总行。

附: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管理暂行办法
在集中分层次收付清算体制下,总行为收付清算总中心(简称总中心),省级管辖行为一级收付清算分中心(简称一级分中心),市地行为二级收付清算分中心(简称二级分中心)。总分行间采用以贷记划拨为主、借记划拨为辅的划拨转帐方式,电脑实时联网处理收付业务和清算头寸。为加强对待处理收付款项的管理,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利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专户设置
在“906国内联行清算往来”各二级科目下分设“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凡总行收付清算总中心和各级收付清算分中心收到收付系统转来的头寸,当天无法处理的,用本专户核算。
二、帐户管理原则
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实行“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即:帐务处理和帐户管理应集中在各级收付清算中心,不允许分散到其他业务部门;各级分中心负责限时查清并核销待处理款项帐目,对于长时间未能处理的收付款项,应返回总中心集中处理和管理。
三、帐户管理的具体要求
根据中国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对过渡性科目的有关规定,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实行逐笔监督、控制列帐和及时清理的办法。
(一)各级收付清算中心应配备查询员专门负责待处理收付款项的查询查复和帐户管理工作。
1.查询员的工作职责是:检查待处理收付款项帐户的列帐是否合规,限时逐笔查清待处理收付款项。
2.查询员不能兼收付业务处理工作。调动工作时,应将未销的待处理收付报文余额与906科目下待处理款项专户余额核对相符,并将尚在查询过程中的查询查复资料逐笔抄列清单,在指定监交人的监督下进行交接。同时,还应按人事部门规定,对查询员进行离岗稽核。
(二)待处理收付款项帐户采用逐笔记帐、逐笔销帐的方式。不论是电脑自动处理,还是人工干预,均需经过相应级别的授权人员授权后才能列帐和销帐。
(三)收付系统待处理的收付报文的笔数和合计金额与会计系统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未销帐的笔数和余额应每天核对一致。
(四)清理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时,应按下列规定掌握:
1.大额收付款项优先处理。
2.对待处理贷记划拨款项专户中的收入款项应区别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1)属发报行误发本行的款项,应与发报行取得联系后,于当天退划发报行或转划正确的收报行。如因临近系统关机时间而来不及退划或转划的,应于次日上午系统开机后立即予以办理。
(2)收报行是本行,但由于原报文内容不详需查询后才能处理的款项,应于当日或不迟于第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查询。对于超过3个月经多次查询仍不能处理的,应逐笔说明原因退划总中心处理。
(3)收报行是本行,但从报文内容可以明确判定属他行业务的,应于当日或不迟于第二个工作日办理转汇。
(4)下级分中心划来要求转汇的款项,因报文格式不标准或收报行不明确,不能按时转汇的,应立即向下级发报行发出查询,并于当日、至迟于次日上午查清作出处理。
3.对待处理借记划拨款项专户中的头寸,应于挂帐当天进行内查:如因HT210报文中未列明国外帐户行或所列帐户行与本行帐户关系的,应立即作退报处理;如经查实国外帐户行无此贷记的,应立即作清帐处理,退回发报行。
(五)待处理收付款项的借(贷)方传票由系统自动生成后送会计综合帐务部门;已查清做销帐处理的原始报文连同有关查询查复资料,由查询员在原始报文上注明查询结果及处理意见,加盖私章,经复核员审核盖章,送交收付人员进行帐务处理后作销帐传票的附件。
(六)待处理收付款项专户帐页由会计系统打印,各级收付清算中心应按中国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定期装订,按期限保管。
四、其他
本管理办法由中国银行总行制订、修改、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办法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办法

(2005年8月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见:(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二)超期羁押的;(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四)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五)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检院规定,规范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的监督,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保障
第一条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当在第一次讯问时书面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在诉讼过程中发生“五种情形”的,可以要求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控告人、举报人提出复议申请的,如果控告申诉部门仍然作出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应当在作出复议决定的同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三条监所检察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的监督情况,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四条侦查人员在执行搜查、扣押、冻结时,应当告知在场的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其他见证人,如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情形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反映。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不予确认刑事赔偿或者不予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六条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辩护人认为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申诉的,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七条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以上第二、三、五、六条有关书面告知及相关业务部门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后,应当进行整理分类,每两月定期邀请人民监督员到检察机关进行阅读,并认真听取意见。
第八条对涉及“五种情形”的案件,经检察长批准,人民监督员可以要求或应邀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了解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必要时可以列席检察机关相关会议。
第二章受理
第九条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具有《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有权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制作笔录。
第十条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及时对人民监督员依照本办法第九条提出的意见进行审查,经检察长或分管副检察长批准后分转相关业务部门办理。
第三章分转
第十一条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提出的意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移送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
第十二条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案中存在超期羁押情况提出的意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移送本院监所检察部门办理。
第十三条人民监督员对侦查部门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存在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情况提出的意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交由案件承办部门会同行政装备部门核查扣押、冻结实物的情况。核查后,将情况通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对存在违法情况的,应当将核查情况、有关材料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办理。
第十四条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提出的意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移送本院控告申诉部门办理。
第十五条人民监督员发现办案人员有徇私舞弊、念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办理。
第四章办理
第十六条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对按本办法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
第十七条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移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应当建议侦查部门报请立案侦查,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二)发现本院侦查部门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应当建议侦查部门撤销案件,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三)经审查认为不存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情形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十八条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移送的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纠正超期羁押的意见,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对羁押情况进行核实,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认为超过羁押期限的,应当建议案件承办部门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二)经审查认为未超过法定期限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十九条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移送的人民监督员对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提出的纠正意见,控告申诉部门应当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二十条对人民监督员发现办案人员确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情况的或者发现办案人员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并书面告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关于申请境外期货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经贸委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申请境外期货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证监期货字[1999]14号

各有关企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国发[1998]27号)精神,为防范风险,保证期货市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将严格控制境外期货交易。对确需利用境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少数企业,经由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家经贸委进行严格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现有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申请境外期货业务应具备的条件
  (一)有进出口权的企业。
  (二)期货品种的进出口量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套期保值需要量较大。
  (三)有完善的业务规则和管理办法。
  (四)有必要的营业场所、通讯设备等交易设施。
  (五)至少有3名从事境外期货业务1年以上的从业人员。
  (六)符合国家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政策。
  二、企业申请境外期货业务须申报的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境外期货业务申请表(格式附后[略])。
  (三)境外期货代理机构情况表(格式见表一[略])
  (四)进出口权有关证明。
  (五)境外期货交易及实物进出口情况表(格式见表二[略])。
  (六)境外期货业务操作程序情况说明。
  (七)境外期货保证金及结算方式情况说明。
  (八)场外交易(OTC)情况说明,包括:
  1、场外交易对手;
  2、场外交易商品品种;
  3、场外交易使用的衍生工具种类;
  4、1996、1997、1998年场外交易规模;
  5、场外交易业务操作程序;
  6、场外交易保证金及结算方式说明。
  (九)1998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十一)境外期货业务部门人员情况表(格式见表三[略])。
  (十二)境外期货业务负责人简历、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十三)境外期货业务部门其他工作人员简历、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十四)对交易人员的授权情况。
  (十五)境外期货交易业务规则、管理办法。
  (十六)与境外代理机构的期货代理协议。
  (十七)所采用的信息系统租用协议。
  申报材料需按以上顺序装订。
  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审批程序
  (一)企业须同时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提出申请,并分送申报材料。
  (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提出审核意见后联合上报国务院。
  (三)国务院批准后,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行文批复。
  (四)企业凭批复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经营范围。
  (五)企业凭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和批复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设立境外期货业务专项外汇帐户。有关境外期货外汇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六)企业凭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和专项外汇帐户有关证明到中国证监会领取《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
  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未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得从事境外期货交易。
  请你单位接此通知后,于1999年11月20日前将申请材料按要求报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
  中国证监会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西域区金融大街16号金阳大厦
  邮 编:100032
  电 话:88061117 88061120
  传 真:88061111
  联系人:张晋生 汤进喜
  国家经贸委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 编:100053
  电 话:63193223 63193225
  传 真:63193224 63193309
  联系人:鲍立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8号
  邮 编:100820
  电 话:68028459
  传 真:68034014
  联系人:陈良
  国家外汇管理局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
  邮 编:100037
  电 话:68402141
  传 真:68402272
  联系人:陈志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五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